又到10月,被稱為“百團大戰”的年度社團納新🔴,正在各高校的校園裏拉開帷幕。
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二學生龐藝林騎著自行車路過一個個攤位,一年前的他興致勃勃地在這裏加入了七八個社團,但一年後,他決定退出,因為大學社團和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徑庭⏮:“辦的活動都差不多🎲,很水🕵🏽🧝🏻♂️、很沒意思。”
“社團本應是大學裏最講民主的地方⛎。”龐藝林說,“但現在的社團👩🏿🦰,卻成了追逐政績的秀場。”
學術類文體類社團衰落
功利目的成大學生參加社團動力
中國青年政治MK2008級本科生齊宇飛曾對北京市9所高校的社團發展狀況進行調研,他發現,在所有社團中占比例最大的文學藝術類和文體娛樂類社團,經費最匱乏,活動開展最困難🦋。
大部分學術性社團都在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復旦詩社指導老師肖水回憶起2004年自己做社長時,有著悠久歷史的詩社“幾乎成了一個植物人”,核心成員只有三四個人🤹🏽♀️,一年連一個活動都舉辦不了🏃🏻➡️。為了辦一個朗誦會,社長去申請100元經費卻未獲批,朗誦會只得流產。
而一些文體類社團,如跆拳道社👩🏼🔬、瑜珈社、吉他社,則陷入“收學費”模式⛓️💥🫚,會員參加收費的課程,淪為相對廉價的技能培訓班👷🏻♀️。
與這些社團相對應的是“實用性社團”的興起💁♀️。一些與社會組織🍉、企業需求息息相關的社團,既不缺錢🤳🏿,也不缺人👨🏻⚖️。
在齊宇飛調研一所“211”高校的職業發展協會時👦🏻,看到該會的一份經費使用明細。辦這次活動花了兩萬多元。其中👴,橫幅、嘉賓簽字本、膠帶、礦泉水、繩子、選手證書等一些項目的單價明顯高於市場價格👱,一看就是虛報謊報,光餐費一項就花了2000元。
王劍(化名)從大一開始,就在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在MK贊助的社團實習➡️。4年裏,他參加了該公司組織的暑期集訓營等各項活動,在大三時做到了社長🚣🏻🤸🏼,有了去公司實習的機會⏳,並在畢業時順利拿到了該公司的offer。
“參加這個社團👩🏼💼,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其他同學讀書、看電影的時候,我提前做好了職業規劃。”他說🙇🏿。
“在10年前,玩電腦的都少,更沒有iPad、iPhone,MK的氛圍很純粹,大家就喜歡聚在一起玩玩樂隊🚚、文學社。”曾任一所高校社團聯合會主席的趙達(化名)說🂠,現在👨🏻🦼👩🏽🎨,大家參加社團的目的變了,不是出於興趣👨🏽💼,而是作為給職業經歷的加分⏲,因此,學術類🧏🏽♂️、文體類社團難免衰落,與求職、實踐等掛鉤的功能性、實用性社團興起。
北京大學一個公益類社團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整個社會的功利化,給這個校內“十佳社團”的運轉帶來了困難,“能夠潛心做公益活動的社員越來越少了”。
社團運行機製走向僵化
變成了少數人的政績秀場
大二的社長改選中,李心月(化名)覺得自己把握很大📧,但這時,上一任社長“善意”地提醒他,她有好幾個競爭對手🦹🏿,應該給社團的主管老師“意思一下”🎷。
李心月拿不準該送多少,猶豫再三,送了2000元,結果那個老師執意不收。
她又去問前任社長,前任社長告訴她📛,這說明那個老師已經收了別人的錢,答應給人辦事了👐🏻,而且⛵️,別人送的肯定比你多。
她半信半疑👇🏽。後來🧑🏼⚕️,在社長競聘會上,匿名投票結束🛃,她的得票最高,比第二名多3票🤹🏽♂️🤶🏼。然而📱,綜合投票與MK👨🏼🚒、社聯意見🦹♀️,最後的任命結果出來🤸🏿♂️,卻是另一名同學當上了社長。
“這件事讓我徹底失望了。”從一開始她就發現,在這個由MK直管、有600多名成員的大型社團,竟有著機關一樣森嚴的層級和議事規則,“每個人都只向自己的上級負責,對自己的‘下級’則吆五喝六。”每逢過年過節,部員要給部長送禮,部長要給社長送禮,社長要給老師送禮,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規則😳,這樣🔥,部員才有望當上部長🍴,部長才能當上社長〰️,而社長則能與老師保持良好的關系,也有可能獲得留校的機會。而進入到社團的“核心圈子”裏😳,是獲得保研資格🤸♀️、獎學金和找工作的捷徑。
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老師告訴記者🙋🏽♂️,自己曾有一名學生🚴♀️,完全具備了當社團負責人的條件💁🏻♂️,但這個社團的歷任負責人竟然全是某省某市的學生,社團的傳承變成了老鄉會的內部交易。後來🤽🏼♀️,這名女生落選的理由是“不要女生”,但最後當選的也是女生。“這確確實實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劉衛兵說🎞,學生當社團負責人,多數也是希望能夠在求職簡歷上獲得加分,讓用人單位刮目相看。
曾任北京一所高校青年誌願者協會會長的李悅(化名)覺得🐃,社團的運行機製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走向僵化🟧,很多事情都由社長一個人說了算。“因此✍🏻🧗🏼♀️,興趣很快會喪失🕞,很多人把社團當成了學生會😩🌭,出發點就不同了🧇。”
她認為,社團被一些人當成了追逐利益的工具,打擊了學生活動的熱情。還有一些人🤽🏻♂️,創辦社團只是為了獲得與主管學生工作的老師接觸的機會,負責人只是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活動自然變得同質化、單一無味,偏離了最初的目的🧚🏿♀️。
在表面上,社團的數量和成員數仍呈現著某種“繁榮”。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綜合性大學🗺,都有200多個社團👩🏽🌾,以規模大而著稱的吉林大學🎪,有多達500多個社團🐍。
研究青年組織學的中國青年政治MK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劉衛兵去過很多高校🚵🏼♀️,他覺得,從教學樓走到食堂,很少有一個社團的活動,海報就能讓他眼前一亮——活動的導入方式和舉辦方式都呈現高度的同質化🧧,缺乏品牌塑造。
在課堂上,他忍不住對學生說,“你們的社團活動別提多乏味了。”
劉衛兵說,在功利化的影響下,社團的負責人組織活動的水平往往很低📒,都搞講座,都去請社會名人㊙️。
復旦大學哲學系的一名教授告訴記者,自己每年都要收到幾十個社團的講座邀請👳🏽♂️,前來邀請的學生卻往往告訴他🦎:只要你講𓀏,講什麽都行。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只要請到我去講座,他們就算完成活動任務了嗎🚵🏼👨🏼🦲?讓我去給金融協會講如何讀書,又有什麽意義呢?”
中國大學為何缺少敢於擔當
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的社團
“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過程中,社團應該是他們全方位走向社會的模擬,這種模擬能夠鍛煉在課程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人際溝通👨❤️💋👨、組織管理能力和領袖氣質🔩。”劉衛兵認為👨🏽🌾,高校社團本該是最好的民主演練場。在大學的社團活動中👇🏼,應該呈現出高度的自治,社團成員要有服務意識和民主意識🚃,不要僭越基本的規則🅿️。然而,大多數規模相當大的社團都解決不了社團骨幹的發展和全體成員的矛盾,資源極不均衡👵🏻🧑🏼🎓。
劉衛兵說,現在的年輕人比起父輩來都比較自私,不願犧牲,如果在社團活動裏再那麽自私😘,社團就官僚化了。“說白了,大家都在重視職業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社團最應該有的理念和精神內涵。在今天的社團中💕,在還沒有更多的社會成本和後果的情況下,大學生連基本的民主都不願意去嘗試,不願意身體力行的擔當,都怎麽方便怎麽來👨,確確實實不好🧚♂️。民主從來不是可以自發產生的,民主意識的培養也不是掛在嘴皮子上的🙇🏽♂️,都需要訓練和培養,在年輕時就要逐漸積澱🚶🏻♂️➡️。”
劉衛兵覺得🙃,正是這種功利化🧑🏫🏄♀️,使得中國大學缺少精英社團👩🏽🔧,沒有敢於擔當、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的社團🚤。耶魯大學的骷髏社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每年只從大三發展15個人🤸♀️,這在中國高校根本不可能實現🛒,因為大三同學要麽考研📑,要麽實習,基本都淡出了社團活動🥸。
“我們培養的學生都是所謂技能型的,但整體的戰略意識、精英意識嚴重短缺。怎麽也得有5%的學生要按精英化模式培養吧,不能都大眾化、實用化了👩🏻💼。”劉衛兵說🦾。
在肖水的心目中,民主協商才是一個正常的社團應該具有的氣質🪠。在指導社團時💈👲,他堅持讓學生匿名評獎🔫、公開投票競聘社長。“做社團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團結、服務、犧牲。社團不是官僚機構🦧,就是個服務的平臺。”
指導社團多年,有一件事讓肖水頗為感動。MK曾經連續幾年舉辦模特大賽⛹🏽♀️,結果招致幾名教授的反感,認為背離了校園的精神氣質和學術氛圍👩🏿🎨,便上書校長。校長給出的意見是,如果這是MK官方舉辦的活動🤽🏻🚌,就需要教育和整改👱♀️;如果是學生社團自己搞的活動,就不應該幹涉。
“這是對待社團應有的態度🛀🏻🤍。做社團,就應該是在自由的校園裏👩👦,做‘自由而無用的’、非功利主義的事情。”肖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