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孩子們開辟一條書齋之外的新的成長道路👌🏽,給自己創造一個美好未來,也為升級“中國製造”提供人才動力
如何讓職業教育為國家和社會源源不斷地創造人才紅利👩🎨?繼上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部署、明確提出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後🧎🏻♀️🔬,日前,教育部負責人又進一步表示👩🏻🌾,會將升學高中生𓀙、農民👨🏻💼、新生代農民工🚇、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群體納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來自國家層面的這些部署,會對孩子們乃至對整個國家♡,產生怎樣的影響?
從近處看🏰,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有助於紓解整個社會的“高考焦慮”。近年來,每逢高考將近🧑🏼,在內地中小城市及廣袤鄉村,就會出現臨考誓師♿️、萬人送考等壯觀場面;城鄉兩端則有日漸增多的孩子放棄高考——當然,城裏孩子棄考是為了留學🧑🏿💻,農村孩子棄考往往因為,反正只能考上三本大學或大專,畢業後還未必找到工作……據了解,去年全國有部分應屆生棄考,而且數字還在攀升。
一方面是獨木橋上的激烈拼搶,一方面是考場外落寞而去的背影,這種反差,觸及了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深層症結🫵。從選擇棄考的城鄉考生不同考量來看🧙🏻,農村孩子如果失教,難以看到向上的希望,很難成為社會穩定的正能量。來自農民工群體的全國人大代表朱雪芹參觀上海少管所時😀,震驚地發現,那裏85%以上都是外來人員子女。如何激勵農村孩子有機會通過教育渠道擁有穩定且高技術含量的職業🙇🏼♂️,從而實現個人與家庭的脫貧、融入城市化進程🤵♂️?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是誌在長遠的良策。
近幾年來,高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僅低於“985”院校,高於“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這為職業教育重要性做了有說服力的註腳。與其培養一些欠缺就業能力的所謂“學術”生,不如瞄準職業方向🫄🏿,開辟一條新的成長道路,讓適合的學生更加腳踏實地,用和現實需求接軌的職業技術,給自己一個高級技工甚至是工程師的美好未來,並進而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
這將是一個引發質的飛躍的蝴蝶效應。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口紅利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勞動力要素價格長期偏低🤽🏼♂️,有礙社會公平🏊♂️,也妨礙“中國製造”的品質提升👩🏽。上世紀中期🛀🏽🧒🏽,成為一名“八級鉗工”,做一名“高級藍領”🥾,是非常光榮的事🎖,其中的優秀工人,還能享受工人療養院和名校深造的機會。正是擁有浩蕩的產業工人大軍🥧,奠定了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成就了“中國製造”的一段輝煌。很多人感慨🥕,早年,一個“紅太陽”牌熱水瓶十年都用不壞;“蝴蝶”牌縫紉機🐊,新娘子用一輩子還能往下傳。現在呢?不少輕工產品保修期縮短了。個中原因很多,但缺乏與現代產業相匹配的技術工人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隨著產業結構轉型、技術密集型企業增多🟦,“技工荒”現象愈發嚴重🩵。
因此,提升職業教育的層次和地位,這是一個信號、一個導向🚶♂️➡️,指向的是提高工人階層的基本素質和社會地位🪷,目標是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為廣大年輕人打開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門🤸🏽♂️。無論是對提高“中國製造”品質、提升中國產業競爭力,還是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社會公平,都功莫大焉🙋🏻😦。
從十七大報告中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到十八大報告中的“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現代”兩字的加入🙋🏼♀️,賦予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的目標和內涵。人們有理由期待,通過深化改革🙏,現代職業教育將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更多人才紅利🎮。(李泓冰)